工程建设中通常产生大量的工程弃渣,同时又需要大量的砂石骨料。为解决工程弃渣处理困难,缓解砂石骨料供需矛盾,达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,通过依托部分水电站工程充分利用工程弃渣制备砂石骨料的实例




潼(南)荣(昌)高速公路
雅康高速公路由于隧道占比高,144公里单幅隧道约产生2487万m³隧道洞渣,需弃渣场约35个,占地约183万㎡,若利用不当,洞渣的堆放不仅大量侵占土地资源,改换原地表环境,导致水土流失,造成极其严重的生态危害,更迫于地处狭窄地段,无地可占的局面。经多次对洞渣岩性分析,沿线洞渣多为花岗岩,是轧炼碎石的“好东西”,全线各施工单位通过自加工碎石骨料约1300万m³,全部用于工程建设。

以大朝山水电站为例,位于云南澜沧江中游河段上,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拦河坝和地下厂房系统、长尾隧洞组成。拦河坝为碾压混凝土,主体工程混凝土约200万m³,共需砂石骨料约325万m³,所需砂石骨料全部由那戈河砂石加工系统提供,需原石料约190万m³。原石料取自工程洞挖和部分明挖的可用玄武岩石渣,以洞挖石渣为主,明挖石渣为辅,洞挖石渣利用约180万m³,明挖石渣约10万m³。

总结
(1)工程建设开挖料常常作为废渣丢弃,既占用土地资源又影响环境。正确处理好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关系,实现工程弃渣的资源化利用是建设绿色工程的必然要求。
(2)针对工程建设弃渣量和砂石骨料需求量大的问题,利用工程弃渣制备砂石骨料,既消耗了工程弃渣,又解决了工程建设用砂石骨料的难题,实现工程弃渣资源化利用。
(3)砂石骨料制备技术快速发展,新型设备和关键技术不断推陈出新,合理选择砂石骨料加工工艺和设备等,并通过加强质量控制,为工程建设提供优质的砂石骨料。
文章来源:工程机械视点
文章来源:工程机械视点